您已经顶过了!
甲状腺里的“小战争”:发炎的甲状腺,竟然能对抗癌王基因?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一名医生。在手术台和诊室里,与甲状腺疾病打交道30多年了,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深知大家对甲状腺健康的关切。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很有希望的医学新发现,这个发现就来自最近一篇重要的研究综述。
文章出处:
这篇深入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简单理解就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比如桥本甲状腺炎)与携带特定基因突变(BRAFV600E)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之间关系的重量级文章,发表在权威期刊《Thyroid》上(2024年9月),由S. Perampalam等学者完成。它是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简单说就是科学家们把全世界相关的高质量研究像拼图一样汇总起来分析,力求得出更可靠的结论。
为什么费医生要推荐这个研究?
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尤其是桥本甲状腺炎)在人群中,特别是女性中,非常普遍。很多朋友查出甲状腺炎的同时又发现了甲状腺结节,甚至确诊了甲状腺癌,心里难免恐慌:这两者碰到一起,是好是坏?这个研究,给我们揭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联系,甚至可能指向未来的治疗新方向!
核心发现:发炎的甲状腺 VS 癌王基因
研究者们汇总分析了47项研究,涉及超过3万名患者的数据,发现了几个关键点:
“此消彼长”的奇妙关系:
在患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的人群中,检测到那个著名的、预示着肿瘤可能更凶险的 BRAFV600E基因突变 的几率,显著降低了47%!
形象点说:甲状腺里发生的这场“自身免疫小战争”(LT),似乎不太欢迎那个叫“BRAFV600E”的坏分子(致癌基因)安家落户。
LT可能是“保护伞”?预后更佳!
更令人鼓舞的是,研究比较了不同患者的肿瘤特征(这些特征往往预示着疾病的发展和复发风险),发现:
无论肿瘤是否携带BRAF突变,只要患者同时存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T),他们的肿瘤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行为”特征:
肿瘤更小: >1cm的大肿瘤比例更低。
侵袭性更低: 发生甲状腺外侵犯(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的比例更低。
淋巴结转移更少: 尤其是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NND)的风险显著降低。
分期更早: 晚期(AJCC III-IV期)的比例更低。
简单理解:甲状腺的炎症环境(LT),可能无形中给肿瘤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让它们不那么容易“张牙舞爪”。
BRAF突变仍是“坏分子”:
研究也再次确认了BRAFV600E突变确实与更差的肿瘤特征相关(无论有没有LT存在),比如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分期更晚、多灶性(多个癌灶)等。这凸显了检测BRAF突变在评估病情中的重要性。
关于复发:
在这个分析中,无论是BRAF突变还是LT的存在,都没有显示出对癌症复发的显著影响。但这部分数据相对较少,还需要更大规模、更长随访的研究来确认。不过,看到LT组那些更好的病理特征,我们有理由期待它对长期预后有积极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免疫系统的“意外收获”?
研究者们推测,这可能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激活的免疫反应有关:
免疫系统“巡逻队”上岗: LT的特征就是大量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浸润甲状腺。这些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在攻击自身甲状腺组织的同时,“误伤”或更有效地监视 那些刚刚萌芽、携带BRAF突变等特征的癌细胞,抑制了它们的生长和扩散,形成了某种“免疫编辑”效应。
给坏基因“施压”: LT引发的免疫微环境可能对携带BRAF这种“驱动突变”的癌细胞特别不友好,施加了“负向选择压力”,导致这类癌细胞在LT环境下更难生存壮大。
未来治疗的曙光? 理解LT如何“对抗”BRAF突变癌细胞的机制(比如涉及哪些特定的免疫细胞、信号通路),可能为晚期、难治性甲状腺癌(尤其是那些有BRAF突变的)开发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关键线索!想想看,如果能模拟LT的这种保护性免疫效应来治疗癌症,该多好?
费医生的小结与建议:
这项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
别对“甲状腺炎”过度恐慌: 虽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如桥本)是甲状腺癌的一个风险因素,但这项大型研究提示,如果两者并存,这个炎症环境可能反而抑制了最凶险的BRAF突变类型,并且与更好的肿瘤特征相关联。这某种程度上算是个“不幸中的万幸”。
BRAF检测很重要: 对于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检测BRAF基因状态(通常是术后石蜡标本检测)对于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制定后续管理策略(如手术范围、是否需要碘131治疗、随访强度)非常关键。
免疫治疗的新希望: 这是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深入理解LT提供的这种潜在“保护力”的机制,是未来开发更精准、更有效免疫疗法的重要基础。
定期随访是关键: 无论是否有甲状腺炎或BRAF突变,甲状腺癌患者(即使是预后良好的乳头状癌)都需要遵医嘱进行长期、规律的随访复查(包括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颈部超声等),这是确保早发现、早处理任何潜在问题的基石。
最后的话:
医学研究就是这样,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甲状腺这个小小的器官,藏着复杂的秘密。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BRAF突变之间这种微妙的“对抗”关系,不仅让我们更了解疾病,更点燃了未来更好治疗方法的希望之火。作为医生,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动力。我会继续在手术室、诊室里,也在线上(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用专业知识和一颗热忱的心,为大家守护甲状腺的健康。有疑问,别犹豫,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希望这篇科普能让大家对甲状腺健康有更科学的认识,少一份焦虑,多一份安心和希望!
费健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普外科
(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精准诊疗与科普,线下手术解病痛,线上科普暖人心)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版权所有:杭州微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卫(03)网审[2014]015号 (浙)-经营性-2014-0022